建设“热带雨林”生态产业链10万中小企业2020/06/08 09336019第一工程机械网络扫描并分享给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分享微信、新浪微博、QQ空间、QQ好友、朋友圈,工业互联网突破的关键在于中小企业。6月4日,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项目中小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明确提出三年内推动10万中小企业接入平台。
“三年行动计划”是青岛市第一个通过工业互联网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加速数字转型和赋权的配套政策。提出到2022年努力构建中小企业产业互联网服务生态系统,中小企业培训有效、应用场景丰富、示范引导突出、平台支撑有力、大中型企业融合发展、政策环境良好。
“三年行动计划”分为六个实施层面:培训增强、基本能力增强、建立数据库搭建平台、工业互联网赋权、金融和工业支持以及行动支持。具体目标包括促进全市10万家中小企业使用该平台,提高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依托青岛企业服务平台,引进50家适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集成服务提供商和服务产品(技术)提供商,形成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构建多形式、多类型、多领域的供需对接平台,整合资源,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带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中小企业搭建1000多个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案例;通过工业互联网赋予中小企业权力,将使它们能够在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高研发设计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销售、改善产业链匹配、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解决融资问题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推进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积极发现、挖掘、培育和推动一批高成长性新经济企业快速发展,为新经济企业发展营造“热带雨林”。
平台增强中小型企业的能力
青岛正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通过搭建平台实现共同发展。因此,最有必要鼓励中小企业走向平台,利用平台,最终实现中小企业在平台上的共赢,创造供需双赢的生态环境。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对青岛工业互联网要创造什么样的生态有着清晰的认识:“我们应该用生态思维优化发展环境,聚集更多的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形成一个‘树木’参天、‘灌木’参天、植被’繁茂的工业互联网‘热带雨林’。”
这是为了让世界各地想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来到青岛,在青岛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在青岛形成一个应有尽有的产业集群。各种应用场景,来青岛看实际效果,可以算一笔账;各种解决方案、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可以在青岛“一站式”连接,形成深度连接、跨境整合、开放协作、利他共生的生态系统,使所有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企业都能与青岛共同成长。